靠认可活着 by 槽边往事 1980 年代,国门初开,极少数的外国人深入中国,甚至来到我的家乡云南。那时候一张白人的面孔走到哪里,就会被围观到哪里, 从早到晚不知道要收获多少声「Hello」。人们奔走相告,呼朋引伴来观赏昆明话所说的「洋老咪」。
道歉要快,答谢要慢 by 槽边往事 有读者问我,怎样才是最好的道歉时机?说是一直在热身,但始终下不定决心向对方「低头」。
没有记忆的年轻人 by 槽边往事 我是不相信什么「整顿职场」的说法的,整顿与否和年轻年老无关,和勇敢怯懦无关,它只是个记忆问题。现在是 2025 年元月,如果有人向我提起任何面包,我会默认价格是 5 块。然后我会意识到不对,这个价格需要向上修正。哪里来的5 块?那是我小时候的记忆,一块「过得去的」面包的价格。现在当然早就不是这个价格了,但是记忆锚定了 5 块,于是我在不思考的情况下,头脑会自动锚定到这个数字上去。职场也同样如此。对于我这样的 70 后而言,「职场」本身都是一个新词。工作天然对应的不是什么可以自由来去,双向选择的「职场」,而是另外一个单词:单位。那么为什么没有「整顿单位」的说法呢?因为「单位」不是「职场」的概念,要严厉沉重得多。在我年少的时候,一个人有没有单位,意味着他有没有社会地位,他过着有保障的生活还是在社会上漂流,甚至意味着这个人是否可信可靠。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单位,不是失去一份工作,而是失去了整个社会地位,经济来源,社会关系,甚至是个人身份,被彻底驱逐到社会边缘。
那个谁 by 槽边往事 到了今年5月份的时候,我已经在公众号用AI绘制配图2年了。昨天我刚接了一个活,帮着一个商业项目用AI做策划案的概念图。在AI绘画刚开始那会儿,有出版社就约过我画封面,但是最后没有选我的方案。当时主要就是个噱头,许多机构听说AI能绘画了,都想尝试一下,搞个大新闻。在那时候,我和所有的入门画师一样,也都需要提案,都需要参加比稿,都要由别人来做决定,我的文字帮不上什么忙。连着画了两年多,一天不落之后,终于又有人想起我来。这一次不同,我已经成为了“那个谁”,具体说就是那个一直在用AI绘画的“那个谁”。在最早的热闹过去之后,现在需要用AI绘画的人应该是真实需要。可能是为了预算,可能是为了效率,也可能是为了别的什么,但一定是个真实需求。
大叔的天籁 by 槽边往事 以下这些名字,你听说过几个:孙露、张玮伽、雷婷、谭艳、龚玥、刘紫玲。现在,我说她们都是歌手,那么她们的歌你听过几首?
请你戴上耳机:写歌技能激活 by 槽边往事 很久没有在公众号文章里配音乐了,以前配乐也会根据读者的身份和地理位置做区隔,比如说不是音乐付费会员不能听VIP曲目,比如说海外读者不能跨越版权区听歌---今天没有这些问题,因为今天文章里的歌曲都是我自己上传的,不单是我上传的,而且是我用AI写的,算作是我的作品也没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