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院士40万元一个?假面具该戳破了
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院士40万元一个?假面具该戳破了 by 南方周末
全文共1684字,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
“野鸡大学”“水刊”“山寨科学院”是一脉相承的。有对文凭、论文、院士头衔的需求,就有人创造出野鸡大学、灌水学术期刊、山寨科学院来满足这些需求。
据媒体报道,近日西安一名90后博士田某“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”,成为“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”,“跻身世界一流学术行列”。这个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,号称由欧洲多国科学家组织成立,是国际上“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、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”。
“院士”是学术界的最高头衔,学术人都以获评院士为荣。然而,媒体扒出这其实只是6个俄罗斯人在德国注册的民办公司,以选举院士的名义行骗,只要支付40万人民币就可以买来“院士”头衔。Google地图显示,该科学院注册的办公地址只是德国汉诺威市一个普通的街边建筑,而且显示“永久停业”。
尽管欧洲自然科学院号称其院士是由欧洲各国的科学院推选,但实际上,有国内学者收到中文邮件,声称推荐该学者增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,若成功需要支付40万到100万元服务费。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搜索,可以发现2023年当选该院外籍院士的中国人竟有二十多人,其中有高校教授,也有公司创始人。
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“洋院士”的头衔呢?
有些人是要借“洋院士”的头衔来唬人,让不明就里的普通人对他们的“学术成果”深信不疑。院士在普通人心目中就是“权威”的代名词,还是洋院士,那就更不得了,外国人都信服的权威,肯定错不了。
比如上文中提到的90后博士田某,自称出身“中医世家”,其研究成果是“知热感度测定法诊断技术”,“将传统中医推向了有数字和算法的新高度”,“变成了世界公认的第五种中医诊断方法”。除了供职于西北某高校之外,田院士还创立了某中医品牌,经常在西安市的中小学举办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,还到社区和养老机构提供健康养生服务,为居民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,并举行义诊。
不难想象,在这些讲座上,打出“洋院士”的旗号,那些社区的大爷大妈们,还不得佩服得五体投地?用“洋院士”的研究成果诊断出你有病,那还能有假?不过别怕,院士既然能诊断出你的病,也肯定能治好,就是花点钱的事儿。钱能解决的问题,那都不是问题,不是吗?
在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名单中,也有不少高校教授的名字。国内院士评不上,搞个“洋院士”的头衔,对其“学术地位”也有一定的加分作用。正如某个在社交媒体上推广该院院士的账号所说,国内科研机构、大学和学术界“一般情况下”都会承认国际性科学机构的院士资格,包括欧洲自然科学院。甚至中国科学院主管的《中国科学报》也曾发布过中国科学家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新闻,其“权威性”得到背书。中国学术界“承认”洋院士头衔,那必然就有人对这些头衔趋之若鹜,因为有了这些头衔,就可以在国内学术圈谋得更多好处,申请项目也会顺利不少。
事实上,国际上这种投其所好的山寨学术机构并不少见,包括世界生产率科学院、新加坡南洋科学院等等,都被认为是山寨货。正如国内学界以“发论文”作为学术评价标准,于是就催生了众多以中国学者为目标的“水刊”,只要交钱,就能发论文。这种风气其实由来已久。钱锺书所著小说《围城》中,主角方鸿渐就出国到“克莱登大学”镀金,回国之后到大学任教。“克莱登大学”后来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。前些年,到国外野鸡大学读书的年轻人也非常多,有些野鸡大学甚至根本不用出国去读,只要“上网课”,就能发毕业证书。他们拿了这些野鸡大学的文凭,在国内找工作,有些部门甚至觉得比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更好,更有“真才实学”。这对国内大学的毕业生,无疑是不公平的。
“野鸡大学”“水刊”“山寨科学院”其实是一脉相承的。有对假文凭、假论文、假院士头衔的需求,就有人创造出野鸡、山寨机构来满足这些需求。如果有人只是想花钱买个头衔给自己看,其实也无关公众的事。但是,他们花几十上百万谋得头衔,肯定不会只是放在家里自己看,而是要拿出来用,而一旦拿出来用,就成了骗,骗钱,骗地位。因此,有必要戳破“克莱登大学”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的假面具,免得世人上当受骗。
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