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叔的天籁 by 槽边往事
以下这些名字,你听说过几个:孙露、张玮伽、雷婷、谭艳、龚玥、刘紫玲。现在,我说她们都是歌手,那么她们的歌你听过几首?
以下这些名字,你听说过几个:孙露、张玮伽、雷婷、谭艳、龚玥、刘紫玲。现在,我说她们都是歌手,那么她们的歌你听过几首?她们的歌最近我经常听,在无损音乐库中也经常遇见这些名字,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。一开始我的问题也一样:这是谁?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:为什么是她们?为什么不是王菲不是孙燕姿不是黄绮珊不是莫文蔚?我不知道这些歌手,原因是我多年来受到的是娱乐业和唱片业的影响,所以我只知道歌坛天王天后,知道劲歌金曲,知道各种上榜流行音乐。这不是偶然的,娱乐业控制了娱乐新闻,控制了流行音乐榜单,控制了唱片销售和推荐,也就控制了我能听到什么音乐。但是,在这个领域之外,还存在着一个HiFi 音响业控制的音乐世界。我可以这么说,上面我所列举的所有女歌手,她们都是为HiFi 音响而演唱---她们的声线可以很好地表现音响的音质。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,她们的声音最适合用音响来表现。对此电影《无间道》里有一句很好的总结:“高音准、中音甜、低音沉,总之一句话:通透”。其实这里的高音由弦乐完成,低音由鼓完成,人声负责中音,也就是负责甜。所有这些歌手,大多是唱翻唱歌,唱口水歌,以及我这种人闻所未闻的抒情歌曲。她们的声线都饱满细腻,充满表现力,她们的歌声都甜美缠绵,有些甚至甜到发腻。即便是一对最普通的音响,上高音就破,下低音糊,但是中音总是过得去的,总是可以听听人声的,所以总会有各种各样的“女声天籁大碟”。这样的音乐也构成了一种风格,我能够接受,也觉得声线不错,但就是觉得怪。这种怪怎么来形容呢?就像是很多年前和国企大叔去KTV,他们坐下来就一定会点《萍聚》和《心雨》。歌本身没问题,但是每次点就有问题。在听了无数次之后,就觉得这种歌是不是稍微老气了一点?是不是腻了一点?是不是俗了一点?而且,反反复复听,虽然是情歌,听到后来小三感很强,红杏感很强。与此对应的,是大叔们接下来咬牙切齿地唱《纤夫的爱》,我就觉得很微妙。形形色色的女声天籁大碟、发烧天碟、落地天碟倒没有爬墙感,而是走到了反面,让我感觉正房感很强,大婆感很强,正气凌然,端庄雅娴。可以听,但是听多了还是会觉得累。一切都太饱满,太丰富,太甜美,太端正,太传统,太歌舞团,没有多少性格的成分,不是很像我认为的音乐。回想我喜欢莫文蔚的原因,就是因为她的声线特别,唱起歌来一脚深一脚浅,像是酒后随心所欲的踉跄。
但是别人花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买HiFi音响,为了让音响发挥出全部优势,大叔们就要听这种音乐。因为大叔们要听这种音乐,这样的CD就不断发行,不断进入无损音乐库,同样控制了后来者能听到的音乐,进而控制了审美。反过来说,唱片公司因为大叔们愿意购买正版CD,也就针对他们的喜好,遴选符合他们口味的歌手和歌曲,录制更高解析度的CD,反过来更好地发挥了HiFi的性能,证明大叔们是对的。于是我就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。我曾经觉得是我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,其实我喜欢什么音乐完全是被人为塑造出来的,而且是纯工业化的结果。要么是娱乐工业左右我,要么是HiFi工业左右我。是它们告诉我什么是好音乐,什么是好歌手,什么是好歌声。
具体说起来,人是被器材所左右的。因为你用蓝牙耳机,所以你听到一类音乐。因为你用HiFi音响,所以你听到的是另一类音乐。最妙的是你不认为自己的音乐审美是被塑造出来的,却会坚定地相信这是自己的选择,完全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判断。我终于开始理解窦唯,一位据说和我长相类似的音乐人,曾经的摇滚歌手,也可能是同时代国内摇滚歌手里最英俊原创力最强的一位。这些年他处于隐居状态,做自己想做的音乐,而那些音乐大家普遍评价“听不懂”,于是都说“窦唯成仙了”。这也就是说,他没有落在任何一边,没有落入任何一种工业,所以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习惯,无法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进行比照,也就无法归纳和分类。所谓的懂不懂,好不好,其实说的是熟悉不熟悉。
那我认为,窦唯是真正在做音乐,是个真正独立的人,很珍重地保护了自己的脑子和耳朵。Prompt:A vinyl record player --ar 3:4 --style raw --stylize 250 --v 6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,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。
原文链接